Google.Translate

顯示具有 伊波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伊波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伊波拉陰影


伊波拉病毒。
---------------------
         伊波拉病毒感染性極強,可經由握手、咳嗽和打噴嚏等多種途徑傳播。由於目前尚無任何一種抗病重藥物對它有作用,而且其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也未查明,無法透過環境控制其蔓延。
---------------------
         德國的馬爾堡,是一個位於法蘭克褔北方的安靜小鎮,風景優美,擁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看起來並不像是曾經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樣子,而正是因為馬爾堡病毒,小鎮才由此聞名。
         一九六七年八月,一個實驗室裏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生高熱、腹瀉、嘔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環系統衰竭。這個小鎮的寧靜從此就被打破了。當地的病毒學家快速調查原因,發現此種症狀同樣在法蘭克褔和貝爾格萊德出現過。這三個實驗室都曾經用過來自烏干達的猴子,用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等研究。
         三個月後德國專家才找到罪魁禍首:一種危險的新病毒,形狀如蛇行棒狀,是猴類傳染給人類的。
         馬爾堡病毒就像它來的時候那樣神秘地消失了,只有到一九七五年南非又報告了一例。
         但是,到一九七六年,這個病毒的一個近親,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又掀起一陣恐怖局面。伊波拉只是剛果北部的一條河流的名字。這種病毒光顧了剛果,並似瘋狂的暴君虐殺伊波拉河沿岸五十五個村莊的百姓,致使數百生靈塗炭,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所以這種病毒得名為伊波拉病毒。事隔三年,伊波拉病毒再次肆虐蘇丹,一時屍橫遍野。經過兩次「暴行」後,伊波拉病毒隨之神秘地銷聲匿跡,變得無影無蹤了。
         從那時起,伊波拉、馬爾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熱病毒」幾乎成了一個神話世界裏的魔鬼。二○○○年十月十日,鳥干達又報告了第一例伊波拉出血熱病例,十月十四日伊波拉病毒開始在鳥干達古盧地區暴發,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裏,五十四人死亡,另有十六人感染致病住院。
         一位國際醫療工作者這樣形容伊波拉出血熱病人死亡的過程:「這種情形,就像眼看著一個人在你面前慢慢融化。」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後果非常恐怖,經過潛伏期後,病毒在被感染者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各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病人首先表現為高燒、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一系列出血熱症狀;繼而出現嘔吐、腹瀉、內出血等,半數病人於發病後第五天出皮疹,大多數則在第五至七天七竅流血不止。由於體內器官壞死、分解,病人不斷地把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伊波拉病毒發作的死亡率很高,一九七六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五十二.二%;在剛果,高達八十八.八%。自一九六七年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截至此次烏干達大暴發,伊波拉已經造成一千一百二十六人死亡。這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致命性傳染病之一。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會造成病人出血呢?原來,這種病毒專門侵犯血管壁的「襯裏」——內皮細胞,使它的滲透性增強,同時一讓血小板的功能衰退,從而使血液不斷流出血管。
         這一切當然都與病毒的結構和特性有關,科學家們經過努力,終於對伊波拉病毒進攻細胞的機制有了一定的瞭解。據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在伊波拉病毒中發現了一種破壞血管壁的蛋白,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伊波拉病毒感染者會出現致命的出血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新出版的《自然醫學》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線狀伊波拉病毒內控制蛋白合成的基因,並找到了一種叫做「病毒粒子糖蛋白」的蛋白,這種蛋白被注入人和豬的血管之後,排列在血管上的內皮細胞遭到破壞,血管出現漏洞。他們對這一蛋白稍作修改後,該蛋白就不具備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
         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查明伊波拉病毒糖蛋白如何殺傷人細胞。科學家們懷疑該糖蛋白可與細胞內的某種蛋白結合,並推測,如果找到阻撓這種相互作用的藥物,就可以抑制伊波拉病毒在體內的傳播,並可使免疫系統有足夠的時間以消除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性極強,可經由握手、咳嗽和打噴嚏等多種途徑傳播。由於目前尚無任何一種抗病毒藥物對它有作用,而且其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也未查明,無法透過環境控制其蔓延。迄今為止,醫學界認為最有效的防治途徑就是研究疫苗。
         事實上,新的治療方法和疫苗的研究的確有新的突破。研究包括建立基因工程伊波拉病毒,這是分析它們致病機理的強大分子工具,此外,還有在猴子身上使用伊波拉疫苗的研究。
         基因工程伊波拉病毒,這項研究成果可能使大家對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更容易;使得大家能夠透過突變來研究關鍵致死的基因和蛋白功能。
         里昂大學與馬爾堡病毒研究所的分子病毒學家合作,明確了伊波拉病毒的基因序列:一萬八千九百五十九堿基的單鏈RNA。研究者們現在採用伊波拉基因組的互補鏈構建成DNA分子,將此DNA導入細胞系,並完成伊波拉的四個關鍵蛋白,包括結構蛋白GP,此細胞系即可產生新的RNA伊波拉病毒。結果實驗室製造出一種能轉染給其他細胞系、具全能感染性的病毒。
         科學家們認為,現在已經能夠回答所有關於伊波拉毒力和發病機理的問題了。通過改變互補DNA的序列,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一種伊波拉突變體能夠詮釋病毒的致死效應。GP蛋白(毒性最強的蛋白)編碼基因的突變,使病毒能複製出更多的蛋白質。他們確定了病毒有GP生成「自我控制」機制,以免在病毒傳播到其他非感染細胞之前,那些感染細胞就被殺死。從這裡,可以看到製作基因工程疫苗的策略。
         幾年來,疫苗研究者在努力製造抗馬爾堡和伊波拉的疫苗,在畿內亞豬身上的實驗已經成功,然而那種疫苗對靈長類動物完全無效。
         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宣佈,他們在抗伊波拉病毒研究方面獲重大進展,所開發的疫苗已成功地使猴子抵禦致命的伊波拉出血熱病達六個月之久,這一種方法將為人類最終免受該種可怕瘟疫的侵襲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負責該課題組的國立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主任納貝爾博士表示,共有八隻猴子參與了試驗,一半注射了新疫苗,另一半則沒有。將它們置於伊波拉病毒環境中後,未採取防護措施的四隻猴子六天內全部死亡,而注射了疫苗的猴子六個月以來仍未出現發病症狀,其中三隻血液裏不含伊波拉病毒,一隻雖被檢測出少量的伊波拉病毒,但一周後病毒徹底消失。納貝爾博士說,他們的實驗結果首次證明,抗伊波拉病毒疫苗對靈長類動物同樣有效。
         這次研製出來的是一種「雙重疫苗」,新疫苗中不僅含有病毒的DNA疫苗,而且還添加了另一種腺疫苗,即經過減毒處理通常可引起呼吸傳染病的其他病毒得到的疫苗。
         但是,這種疫苗對人類是否有效、安全,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與研究。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將繼續進行實驗,以弄清免疫系統在疫苗作用下的活動機制。
         在伊波拉病毒研究方面有不少進展,可是伊波拉和馬爾堡病毒在非洲的肆虐還將持續,直到我們真正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我們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摘錄自:深入淺出@生物科技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伊波拉死亡破千 歐洲首例西籍神父不治

(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8月11日公布,截至8月9日的3天之中,死亡病例劇增52例,使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累計逾1千人。此外,馬德里當局表示,在利比里亞感染病毒的75歲西班牙籍神父巴哈雷斯(Miguel Pajares)不幸病逝。
WHO表示,截至8月9日,這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已在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及尼日利亞奪走1,013條人命,感染人數增加到1,848例。
新回報的數據中,以利比里亞死亡病例29名最多,其餘為塞拉利昂17例、幾內亞6例。
這是伊波拉病毒1970年代發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流行。世界衛生組織8日宣布這一波疫情為國際緊急事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將因應機制提高到最高級別。
馬德里醫療主管機關發言人8月12日表示,75歲的巴哈雷斯神父病逝馬德里醫院。巴哈雷斯是第一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歐洲人。但發言人並未透露死亡的確切時間。
巴哈雷斯在利比里亞的非政府組織從事醫療工作,由於照顧患者感染病毒。8月7日,他在醫療專機的護送下由利比里亞返回西班牙就醫,在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衛生部表示,醫療單位施以實驗藥物ZMapp,這項藥物由美國的馬普生物製藥公司(Mapp Biopharmaceutical Inc.R)生產。兩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美籍人士,在美國亞特蘭大也是接受這種藥物的治療,且出現好轉跡象。
與巴哈雷斯搭乘同一醫療專機的修女波伊(Juliana Bohi),在病毒檢驗中呈陰性反應。

來源轉自:

2014年08月12日訊(責任編輯:蘇漾 )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