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時評:從「膜蛤文化」看習近平政治困境


江澤民與「開明」二字不沾邊。
八月十七日是江澤民九十歲生日。這個日子正好與北戴河會議撞期。一批自稱「蛤絲」的網民計劃公開、高調為江澤民慶生,遭到公安部門阻止,並被警告不得在網上提江澤民。但從八月十六日晚間到十七日,社交媒體上關於「長者」的貼文和圖片仍盛極一時。鳳凰網旗下的鳳凰財經官方微博發貼:「今天是這位長者九十歲生日,早起為長者續一秒」,並配上一幅卡通圖。此貼很快被眾多網民截屏轉發,遭中央網信辦緊急致電質問,隨之被定性為「重大政治安全事故」而下令全網刪除。此後,鳳凰網高層向中央網信辦寫檢討認錯,宣佈開除當天值班編輯,對財經事業部總監罰款五千元。
不到一年前,備受國人愛戴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冥誕日才剛剛脫敏,習近平曾親臨耀邦冥誕紀念會發表「重要講話」。樂觀者們盼望著,同樣廣受愛戴的另一位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冥誕日甚至「六四」紀念日,也終將在習時代迎來脫敏的那一天。人們怎麼也想不到,政情社情變化得如此之快,如今,江澤民的生辰日,也成了政治敏感日。報道此事的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說,當局對江澤民生日如此緊張,是因為欲大權獨攬的習近平仍然忌憚江澤民的政壇影響力,將其視為政治上的「威脅」,同時也是「為了壓制人們對政治上更為開明的一九九○年代的懷念」。
江澤民開明嗎?一九九○年代開明嗎?親身經歷過江澤民統治的中國人恐怕無此印象。對於年紀更長一些、經歷過胡耀邦趙紫陽時代的中國人來說,江澤民與「開明」二字不沾邊。江因「六四」事件意外獲得最高職位,其上台本身,即是黨國元老對其在八九民運期間採取強硬手段、背棄開明路線的犒賞。在江執政期間,更因長期軟禁趙紫陽、嚴厲鎮壓法輪功而惡名遠揚。江甚至差一點因為以反和平演變為由壓制改革開放而被「九二南巡」的鄧小平所罷黜。雖然後來江支持了市場化、全球化的經濟改革方針,但江在政治上並無開明表現。直到退休之後,仍以「太上皇」身份遙控政局、干預胡溫,為此受人詬病。迄今為止,江澤民從來沒有像習仲勳、李銳、杜導正這些「兩頭真」的中共老人那樣,表現出真誠坦蕩的晚年開明姿態。
曾經遭受江澤民政權野蠻鎮壓的法輪功信眾一直視江為暴君、惡棍和魔鬼。江的「蛤蟆」綽號,正是拜法輪功著名的討共檄文《九評》所賜──法輪功稱江為「蛤蟆精轉世」,而江澤民頗為卡通化的四方臉、方框鏡、鼓眼泡、朝天鼻、大肚皮、高腰褲形象則令「江蛤蟆」、「江蛙」綽號顯得惟妙惟肖,傳神之極。毫無疑問,當網絡社交媒體拾起「蛤蟆」綽號,最初乃是出於對江澤民的調侃、嘲諷以至惡搞,出於對江另類「領袖形象」的娛樂化解構。但是,隨著十八大之後江澤民衰老病弱的身影離現實政治越來越遠,其過往劣跡似亦在人們的記憶中模糊,取而代之的,則是在中產階級和新世代眼中「蛤蟆」變成了一種可親的動物。
近兩年來,以江澤民為膜拜對象的「蛤絲」越來越多,「膜蛤文化」成為令世人矚目的中國網絡現象。與「毛粉」以社會底層年老的「貧下中農」、下崗工人和廣場舞大媽為主,「民國粉」以博學多聞的歷史學者為主大為不同,「蛤絲」群體大都是娛樂化、網絡化環境中長大成人的年輕世代,以八○後、九○後為主。江澤民當政的時候,「蛤絲」們尚為童稚,當他們有能力感知中國政治的時候,江已退居幕後。的確,與胡錦濤、習近平的公共形象相比,江澤民很另類。他大聲說話、隨便插話,他秀英語、秀俄語、秀書法、秀工學背景、用江浙口音的英文鏗鏘背誦《葛底斯堡演說》,他當眾唱歌、跳舞、彈鋼琴、當指揮;他掏出梳子梳頭、旁若無人偷看美女,……在上一代人眼裡,這些事情是不折不扣的「出洋相」,甚至是有損國格的政治笑柄,然而在當今「蛤絲」們眼裡,卻成了「長者」親切隨和、有人情味的珍貴記憶。
當年香港記者就特首董建華是否連任問題追問江澤民:現在這麼早就說支持董先生,就是欽點、內定特首。江惱羞成怒,情緒激動,起身訓斥,指手畫腳,普通話、英語、粵語一齊上,場面滑稽,極顯失態。「圖樣圖森破」(too young,too simple),「悶聲發大財」,「長者」(江表明他不是作為國家領導人來訓話,只是「以一個長者的身份跟你講一講」)等網絡流行語均發源於此。當時江澤民還扯上了美國著名記者華萊士,他貶低香港記者,「華萊士你們知道嗎,他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和他談笑風生!」江居然將他從不敢在國內播放、華萊士當面指其為「獨裁者」的尷尬專訪稱之為「談笑風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江澤民訓斥香港記者的事被人們當成江的醜聞,也被中共當局和江本人當成國內不許傳播的禁聞。
但如今時過境遷,那段視頻及其衍生的網絡流行語讓新世代覺得妙趣橫生,也成了江澤民平和作風、「開明」政風的經典證據。對比習近平對銅鑼灣書商的跨境緝捕和電視「認罪」,對無界新聞網「辭職公開信」的黑牢伺候,對「中國最後領導人」、「發飆重要講話」等明顯屬於無心之誤的嚴懲不貸,對有過逆耳之論的境外記者動輒不予延長簽證、動輒取消採訪資格,可想而知,習絕不可能與華萊士「談笑風生」。西方記者若膽敢以普世價值為準則,直言不諱稱呼習為「獨裁者」,哪怕他是大名鼎鼎的華萊士,習近平也會給他貼上「反華分子」、「敵對勢力」的標簽,在中國永久封殺。而江澤民這位「長者」,雖然氣得夠嗆,心煩意亂,對出言無狀的華萊士仍然強顏歡笑,以禮相待,對觸犯龍顏的香港記者也只是拿腔捏調,教訓一番。看看習近平,比比江澤民,在「蛤絲」們看來,「長者」儼然是中共領袖善待異己的典範。
這正是身為中國人的悲哀。無權選擇下屆領導人,不敢批評現任領導人,只能借古諷今,「懷念」過去的領導人──哪怕他並無真正值得懷念的價值。「蛤絲」群體壯大,「膜蛤文化」形成,正是對無民主、缺自由的報應。與其說「膜蛤文化」是對江澤民的「膜拜」和「懷念」,不如說是對習近平的失望和絕望。
習近平剛上台的時候,對他抱有期待的國內外有識之士不在少數。人們希望習仲勳老人「一生不整人」(習仲勳語)的德行、訂立《不同意見保護法》的遺願對習近平的政治生涯有所啟迪,也希望剛剛戰勝了薄熙來、周永康的政治挑釁,習近平能夠一鼓作氣否定「唱紅」風潮,終結「維穩」暴政。然而,當習近平鐵腕治媒體、治網絡、治港澳、治中產階級,鐵拳打異議、打公民、打「砸鍋黨」、打維權律師,人們這才大夢初醒,大驚失色,大失所望。
「膜蛤文化」的出現,就是民意「反者道之動」的體現。此事說明,最近兩年習近平的民望消耗得多麼迅速,「打老虎」贏得的政治資源流失得多麼快。兩年前,風聞習近平反腐之劍即將刺向「慶親王」(曾慶紅)和「老老虎」(江澤民),多數國人興奮莫名,分外驚喜,巴不得這一天早日到來。倒是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如沈大偉們憂心忡忡,一個勁地替較為親西方的江、曾鳴冤叫屈。不過才兩年,國內民意風向亦已發生大轉變。雖然人們普遍相信江、曾家族屁股不乾淨,但習「紅衛兵」式治國理政的內外政策已經讓人失望,其選擇性反腐、權鬥式打虎也就從此失去了政治上的號召力。

編後漫筆
九月四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日子。今屆的選舉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各政黨和團體都推出第二梯隊──年輕的參選人競逐議席;而經過各種社會運動特別是雨傘運動後,選民中的新世代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先鋒力量。香港人如果珍惜香港的核心價值,以手中的選票維護香港的自由、推動對香港社會有利的「換代」,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本期「港事論壇」《立法會選舉下的特首角逐》揭示和深入剖析在北京的強力干預下,熱愛自由、民主的香港人在有限制的選舉中應該作出的抉擇。
明年將舉行中共十九大,今年十月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中南海內為準備權力重新洗牌而引起的「波濤洶湧」可想而知。習近平欲繼中共強人毛澤東、鄧小平之後獨攬大權做中國強勢領袖的「強人夢」昭然若揭,但是在習掌權後,中國的政治、外交和經濟環境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使中共黨內高層的權爭更趨白熱化,中國的政制和經濟發展應該走哪一條道路和遵循什麼模式,已經成為黨內各派權爭的重點。

來源轉自:
【2016年9月號 爭鳴總467期】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