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老弱婦孺適用 養生掀起紅糖熱


紅糖(fotolia)
文/杜美賢(中醫師)
不起眼的傳統紅糖隨著健康觀念的提升,擺脫了以往的老舊形象成為市場上流行的搶手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對於身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它到底好在哪裡?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紅糖一般是指帶蜜的甘蔗成品糖,原料是甘蔗,含有95%左右的蔗糖,古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以小火熬煮5~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分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經濃縮形成的帶蜜糖。
不論是紅糖、黃糖、白糖或冰糖,起初的提煉做法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成為不同顏色、型態的糖,原因在於最後精製與脫色的程度不同。紅糖的成分所含物質豐富,除了甜味外,還具有獨樹一格的特殊風味,適合運用在作法簡單的料理上,才不會使味道太過複雜而弄巧成拙。
未經過精煉的紅糖,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核黃素、胡蘿蔔素、菸鹼酸(niacin)和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此外,紅糖的含鈣量是白糖的10倍,含鐵量是白糖的3.6倍。

紅糖「溫補」老弱婦孺適用
紅糖處於「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溫補。中醫認為,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特別適於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它所含有的葡萄糖釋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補充體力。有中氣不足、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等問題孩童,平日可適量飲用紅糖水。
受寒腹痛、月經來時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紅糖薑湯祛寒。對老年體弱,特別是大病初癒的人,紅糖亦有極佳的療虛進補作用,老人適量吃些紅糖還能散瘀活血,利腸通便,緩肝明目。

「糖蜜」成分能強效解毒
紅糖中含有一種「糖蜜」成分,具有強力的解毒功效,能將過量的黑色素從真皮層中導出,並通過淋巴組織排出體外。除此之外,也蘊含了胡蘿蔔素、核黃素、菸鹼酸、胺基酸、葡萄糖等成分,對細胞具有強效抗氧化及修護的作用,能使皮下細胞在排除黑色素後迅速生長,更澈底達到預防黑色素生成、持續美白的效果。
蔗糖加工技術 由印度傳入
印度是世界甘蔗發源地之一,也是最早發明蔗糖紅糖加工技術的國家。據文獻記載,西漢時,印度一帶已有製蔗糖技術。司馬彪《續漢書》記:「天竺國出石蜜。」這種「石蜜」就是蔗糖,當初是西域進貢的珍品,只有皇帝、貴族才能享用。
印度製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梵文sakara)。後來印度的煉糖術進一步提高;將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煉,並不斷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攪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漿中的雜質凝結成渣,原來褐色的糖漿顏色變淡,經過反覆的除雜工序,最後得到淡黃色的砂糖。印度製糖術是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中國甘蔗的種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食物相剋 紅糖搭配有禁忌
紅糖在食物的搭配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體質不好或是缺乏營養的人,應該有針對性地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選擇,否則不利於健康。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紅糖不能跟哪些食物搭配?
▪ 紅糖與生雞蛋相剋:同食會引起中毒。
▪ 紅糖與皮蛋相剋:同食會引起中毒。
▪ 紅糖與牛奶相剋:使牛奶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 紅糖與竹筍相剋:形成離胺酸糖基,對人體不利。
▪ 紅糖與豆漿相剋:不利於吸收。

紅糖哪些人不宜?
紅糖雖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適合吃紅糖。中醫認為陰虛內熱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紅糖。此外,在服藥時,也不宜用紅糖水送服。
女人痛經最宜喝紅糖水,缺鐵的人也可喝些紅糖水。
紅糖的儲存最好使用玻璃器皿,密封後至於陰涼處。

紅糖抗氧化 女人好氣色
文/李永勝(中西醫師)
紅糖,是指沒有經過完全精煉的蔗糖,也因為沒有完全精煉,才得以保住不少微量元素,包括鈣、鐵、鎂等。紅糖與白糖之間的差別,就是在於精煉後的白糖,裡面所含的糖蜜(molasses)早已消失殆盡,而紅糖卻仍然保有些許的糖蜜。
糖蜜幾乎不含脂肪,是蔗糖或甜菜加工後的副產物,平時可用於作為食物烘焙等用途。此外,日本研究學者Asikin Y等人也發現,從糖蜜萃取出來的新木脂素苷(neolignan glucosides)具有抗氧化作用。他們提到,新木脂素苷可以有效預防DNA被自由基破壞。此外,新木脂素苷的抗氧化程度,甚至比某些已知的抗氧化產品還強,這其中包括兒茶素、阿魏酸等。
澳洲學者Wright AG等人也發現,利用糖蜜製成的高碳水化合物商品,與不加糖蜜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飯後血糖生成指數(glycaemic index) 和飯後血中胰島素含量。作者認為糖蜜可以改善修飾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有效地減少身體的代謝負擔。
在民間,紅糖經常用在女性月經或是生產過後,採其補養氣血、性溫之效來調理身體,讓女性從內到外恢復健康擁有好氣色。不過,紅糖畢竟是還是醣類,所含熱量仍是相當具有的「分量」,建議很在意自己「分量」的讀者在食用之時,點到即可。

來源轉自:
【2015年12月28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