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貪腐大國】國企改革是再一次「歸大堆」

四月下旬有大陸官媒報道,國資委確定了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重點,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進行大規模兼併重組,央企數量有望進一步縮減至四十家。馬上,國資委緊急聲明回應:央企重組縮減至四十家消息未經核實。不過,前面一個消息不會是空穴來風,只是新一輪央企改革不一定會縮減到四十家那麼準確,但央企數量縮減規模增強是本輪央企改革的重點大概不會錯吧。
縮減企業數量的國企改革?
今年中國A股暴漲,其實與上市公司業績根本沒關係。可是炒家一直在拿支撐A股市場的國企將要改革說事,一再引用中共十八大三中、四中全會決議中關於國企改革的內容。可是中共決議和中共要人們關於國企改革的講話都是含含糊糊,究竟怎麼改,外界還是一頭霧水。從A股市場上炒家們的實踐看,用作炒作的題材看,先是中國北車、南車合併,股票大漲;後來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合併,再傳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要合併,都引起A股大盤股猛漲。
所以,現在中國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縮減企業數量而增大其規模。其根據是,中國目前確有在競爭類領域中把國資資源要素進一步向大企業大公司集中的意願,目的是防止類似南北車那樣在參與全球項目時出現同業惡性競爭。現階段中國外匯儲備額高企,而國內經濟一時看不到有新的增長點。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中國企業都把走向海外當作一個可以走出困境、可以賺錢的出路。但是到海外競爭,國企可沒有了種種特權壟斷的優勢。而中共統治者只認得實力,所以他們決意打造以國家力量為後盾的、資本實力雄厚的國企走出去海外博弈。
自江澤民朱鎔基提出國企「抓大放小」近二十年了,可是國有企業及國資控股企業還是有很多,僅直屬國資委的央企就有一百一十二家,旗下共有二百七十七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十萬億元。去年年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一百零二萬一千一百八十七點八億元,全國國企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時還難以計算。
本輪的央企改革,一反二○○五年其道,由當時同行業多元化國企競爭,變成現在通過大規模兼併重組集中力量合併同類項,以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國際跨國公司同台競爭。如此看來,本輪央企改革與九十年代末新世紀初的國企改革一樣,只是縮減企業數量而不是縮減央企總規模?

沒有市場味道的國企改革
然而,這一輪央企改革不是簡單的兼併重組,不是總資產規模不變的減少國企企業數量,而是國企總資產規模也將減少,相當一部分國企將劃撥給社保基金。
就在盛傳央企可能縮減至四十家消息的前後,先有財政部長樓繼偉說,要劃撥大量國有資產至社保基金;後又有人社部發言人說,目前國有資產劃撥全國社保基金的工作正由財政部牽頭,國資委、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會、證監會等部門參加,共同推進。相關部門已成立專題工作組,國有資產劃入社保基金工作機制已經建立。這就意味著國企的規模在這一輪改革中,也將有所減小。
然而上述兩個方面都不需要什麼市場化兼併重組的。需要劃撥出去的國資國企,只要政府一聲令下,即可辦到;而國企企業數量縮減,企業規模做大,也只要政府決定就是了。在世紀之交的國企「抓大放小」改革中,行政命令各國企「歸大堆」就行了,哪有過什麼市場化的兼併重組呢?本來國企尤其央企只有一個共同的老闆──中央政府,老闆要合併自己所有的企業、資源、財產,需要的只是調整合併後企業的領導班子。而合併後的企業文化怎麼融合被合併的各企業文化,從來就是看新領導班子一把手的傾向了。市場化兼併重組中的一條原則在中國的國企兼併重組中無人顧及,那就是,兼併重組的成本必須小於兼併重組前後企業交易成本降低的差價。不顧及這條原則的企業兼併重組,哪裡有市場化的味道?
世紀之交的那次國企改革是為了加入WTO之後,生怕跨國企業大規模進來,國企必須做大而應對,這次是為了國企出去而做大以抗衡國際企業。這樣做能稱作國企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澤東時代,只有一個老闆,就是毛澤東,只有一個CEO周恩來。改革開放是把原來一個統一的經濟實體,拆分成一個個市場主體。現在歸併再歸併,不管歸併成四十個或者八十個,那不是改革,是倒退,是反改革!

國企改革仍是權貴提款機
當今國企最大的弊病是效率太低、市場敏感度太低,國企改革最大的目的和目標應該是要提高國企的效率。央企目前雖然在國內銀行業、通訊業、能源業等行業擁有絕對壟斷的地位而享有高額的壟斷利潤,但央企平均利潤率只有百分之四,低於社會百分之五的平均利潤率。而以其上繳企業所有人──國庫的利潤,更是只有百分之零點五的可笑紅利。
本輪準備兼併重組的國企改革,雖然已經提到兼併重組以後超大的國企要避免因為濫用市場壟斷可能出現的對消費者的實質性利益損害,可是這幾乎就是一句空話。現在能源石化行業、電訊運營行業、銀行業內尚有幾家特大型國企,已經在壟斷市場,攫取壟斷利潤,怎能令一個行業一家獨大的國企不壟斷市場呢?
針對國企市場敏感度弱的根深柢固的缺陷,只有在所有制上進行改革,只有讓其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提高。因此在一切能夠並允許競爭的行業中,國企都應該開放,縮減規模。國企開放,國資規模縮減,不會影響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市場競爭,說到底是企業效率的競爭。
政府不能與民爭利。現在需要劃撥國有資產,也就是減小國資國企規模,首先要把競爭性領域的國資國企劃撥過去。國有資本政府資本應該盡可能盡快的退出企業,讓這些資本盡快補充到社保基金去。晚了,這些國資國企會一錢不值的。當年東德的國企效率高於中國國企,但東西德統一之時,東德國企的真實價值顯現了,連一元美金一個企業都沒人買!
可是,中共掌權者怎會把國企放掉呢?國企的沒效率是市場意義上的沒效率,對於中共新老權貴,國企不僅是他們個人、家族的高效提款機,更是他們特權的經濟支撐。因此,本輪的中國國企改革,只能是再一次「歸大堆」,做大再做大。

來源轉自:
【2015年5月號 動向總357期 于怡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