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李克強「工具箱」裡有什麼「工具」


李克強所說的「工具」,到底指什麼呢?
李克強的「工具箱」
三月十五日上午兩會後,李克強照例召開答記者會。期間,美國記者和新加坡記者提出同一問題:中國經濟很有可能持續下滑或放緩,中國政府怎麼辦?李克強怎麼辦?
儘管李克強一再強調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來進行改革,簡政放權,政府要自我革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政府要革自己的命,可這樣做,「可能會很疼」,而且中國經濟越是放緩,需要「壯士斷腕」的改革力度也就越大,這樣一來,包括政府在內,也就有可能「會更疼」。李克強又說中國政府「運用政策的迴旋餘地還比較大」,至於怎麼個「大」法,他當然不會告訴你,只是強調:「我們『工具箱』裡的工具還比較多。」
這樣說話很風趣,不明就裡的人,還真的以為李克強辦公室有個藏著各種寶貝的「百寶箱」。其實,李克強當真有什麼好「工具」,早就用上了,哪有放著好「工具」不用,眼看著經濟下滑的道理?那麼,李克強所說的「工具」,到底指什麼呢?這裡不妨試解一二。

中國「工具箱」裝著西方「工具」
從三十六年前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中共就把它定義為「吹起改革開放號角」的一次大會。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開始學習西方,適度地給人民以自由,然後有選擇地運用西方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工具」來管理中國社會某些方面。
可以說,三十多年來,中國一屆又一屆政府只空有一個「工具箱」,裡面沒有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工具」,或者說,所有「工具」都是從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從資本主義社會學來的、借來的,甚至有可能是「偷」來的。當然,那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很大方,只要你肯學習他們的先進管理制度和經驗,肯學習他們的文明生活方式,他們都會毫無保留地交給你,甚至免費教你。可以盤點一下,不論是企業現代管理制度,實行股份制,還是發行證券、股票、期貨、彩票以及買空賣空,這一切全都是從西方學來,在市場管理和生產生活上凡是與中國幾十年前所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幾乎很難找出哪一項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工具」。
遠的不說,只說最近又比較有影響的,像建立上海自貿區,與香港開通滬股通,上證50ETF期權掛牌,以及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上海分局局長廖岷對外界公開表示:中國對民營銀行牌照數量沒有限制。
這一切都是中國經濟得以繼續維持乃至發展的動力,也就是李克強所講的「工具箱」裡的「工具」。三十多年來,中國各屆政府使用的這種原本屬於西方的「工具」也不知有多少,這裡只能掛一漏萬。可以想像,今後中國經濟一旦遇到過不去的坎,一定還會繼續更多地使用沒有使用過的西方「工具」。有些西方「工具」雖已經使用過,但由於擔心這擔心那,使用時過於謹慎,因此不排除今後對有些已經使用但沒能「盡其用」的「工具」加大使用力度,真正做到「具盡其用」,比如繼續擴大市場開放、比如給人民更多的自由,等等。

讓政府代表政府,人民代表人民
回過頭再來看看李克強自己的「工具箱」,當把裡面顯然屬於西方的「工具」取出後,中國人自己的除了一個「貓論」,還有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誰都知道,這算什麼「工具」!前者不過是劉伯承當年在戰爭年代特殊狀態下強調的一種思維方式,而後者可以說完全是思想保守主義者的一種幌子。這種人擔心這害怕那,生怕中國人一多了點自由,就會生出什麼亂子。更有甚者,如果不是鄧小平當年發話,估計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就止步不前了。君不見當時即有人提出「姓資還是姓社」來阻止繼續改革開放,一如今天有人提出反對西方意識形態「入侵」。其實,今天反對西方意識形態「入侵」論者,與當年「姓資姓社」是同一類論調,就是不想告別毛澤東時代,不想放棄計劃經濟那一套,害怕失去手中權力,失去自己的利益。兩年前,南京取消公費醫療制度報道一出,不是有人還在強調「副廳」以上「除外」嗎?人們實在想不明白,「副廳以上」為什麼要「除外」?難道一個人到了「副廳以上」就高人一等?
如果這種論調得逞,那麼可以預見,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會倒退。好在從回答兩位外國媒體記者的那些話來看,李克強畢竟還不算太糊塗,明白中國的經濟「活力來自民間」,來自「我們必須繼續下更大力氣來推進簡政放權」,來自要大力「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明白「權力不能濫用」,而且要「讓社會監督,讓老百姓明白」。
當然,也許是礙於「大國」的面子,抑或在大陸反對西方意識形態「入侵」的今天,李克強很難開口說出還應該繼續學習西方,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這種話。可如果實事求是,只有繼續學習西方先進文明,包括技術文明與制度文明,這才是真正保證中國經濟不會大幅下滑的寶貝「工具」。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多少人心裡不明白,僅僅依靠所謂經濟改革,依靠過去所給的那點自由,中國經濟只會走進死胡同。因此,中國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實行相應的政治改革和實行更廣泛的民主自由,讓中國人的思想繼續衝破牢籠,讓他們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樣,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才幹;讓政府只代表政府,讓人民代表人民。政府不要總是越俎代庖,做一些讓人民怨聲載道的事。正像第一財經記者在記者會上向李克強提問時所講的:「創業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場的行為,那麼我們的政府為什麼還要操這麼大的心、用這麼大的力呢?」

來源轉自:
【2015年4月號 爭鳴總450期(大陸)閔良臣】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